人文來風
Kanal üksikasjad
人文來風
古典可以前衛,知識也能親切。 人文來風,帶你穿越時空,尋找安頓心靈的日常新配方。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Hiljutised episoodid
151 episoodi
EP150|回家吃飯:專訪越南語言文化學者陳凰鳳教授-陳凰鳳、劉柏宏
本集專訪政大陳凰鳳教授,介紹越南社會的家庭觀念以及餐桌文化。與新住民面對文化落差中的感觸。
【大綱標記】
00:17 開場白
02:...

EP149|回家吃飯:專訪韓國語言文化學者許怡齡教授-許怡齡、劉柏宏
本集專訪文化大學許怡齡教授,暢談韓國飲食文化與家庭發展。引領聽眾從異國文化的角度,反思個人、家庭與現代社會的連動關係。
【大綱標記】

EP148|回家吃飯:專訪臺灣飲食文化學者陳玉箴教授(下)-陳玉箴、劉柏宏
本集專訪師大陳玉箴教授,暢談臺灣飲食變遷歷程。以此引領聽眾反思個人與家庭,在臺灣社會中的意義。
【大綱標記】
01:23 家鄉味是家族...

EP147|回家吃飯:專訪臺灣飲食文化學者陳玉箴教授(上)-陳玉箴、劉柏宏
本集專訪師大陳玉箴教授,暢談臺灣飲食變遷歷程。以此引領聽眾反思個人與家庭,在臺灣社會中的意義。
【大綱標記】
00:17 介紹陳玉箴教...

EP146|積厚流光:從台灣文學場域到世界文學圖景──專訪張誦聖教授-張誦聖、湯舒雯
本集邀請湯舒雯博士專訪德州大學亞洲研究系及比較文學研究所張誦聖教授。張教授長年專注於台灣與東亞現代主義、戰後文學場域,以及從文學體制視角展開的比較文學...

EP145|積厚流光:別樹一幟的史學家──專訪杜正勝院士(下)-杜正勝、王鴻泰
本集由史語所王鴻泰研究員訪談中研院士暨史語所通信研究員杜正勝教授。
杜院士對於中國文化、中國起源有精深的探究,精通中國上古史、社會文化史,並開展...

EP144|積厚流光:別樹一幟的史學家──專訪杜正勝院士(上)-杜正勝、王鴻泰
本集由史語所王鴻泰研究員訪談中研院士暨史語所通信研究員杜正勝教授。
杜院士對於中國文化、中國起源有精深的探究,精通中國上古史、社會文化史,並開展...

EP143|積厚流光:厚積薄發──專訪鄭宗義教授(下)-鄭宗義、林月惠
本集由文哲所林月惠研究員訪談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鄭宗義教授。
鄭教授為兩岸三地與國際知名的卓越學者,研究領域為儒家哲學、當代新儒學、中國哲學史、中...

EP142|積厚流光:厚積薄發──專訪鄭宗義教授(上)-鄭宗義、林月惠
本集由文哲所林月惠研究員訪談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鄭宗義教授。
鄭教授為兩岸三地與國際知名的卓越學者,研究領域為儒家哲學、當代新儒學、中國哲學史、中...

EP141|積厚流光:發現「文本風景」──專訪鄭毓瑜院士-鄭毓瑜、黃冠閔
本集由文哲所黃冠閔研究員訪談台大文學院院長鄭毓瑜院士,她也是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鄭教授學貫中西,縱橫古今人文思潮。她的研究由先秦漢魏經典至近現代...

EP140|積厚流光:宗教與哲學的對話──專訪李豐楙院士-李豐楙、林維杰
本集由文哲所林維杰研究員訪談中央研究院院士、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暨本所兼任研究員李豐楙教授。
李豐楙教授是臺灣唯一集「三士」(博士、道士、院士)...

EP139|積厚流光:其樂無窮──專訪李惠儀院士-李惠儀、劉瓊云
本集由文哲所副研究員劉瓊云訪談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李惠儀院士。李惠儀教授專精中國古典文學,尤擅明清與先秦文學和思想,曾以《明清文學中的女子...

EP138|積厚流光:以文學與歷史、世界的變局對話───專訪王德威院士-王德威、陳相因
本集由文哲所陳相因研究員訪談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院士,他也是文哲所學術諮詢委員暨通信研究員。
王教授在華語語系文學的耕耘與推動...

EP137|積厚流光:在詩句裡凝練人生的詩──專訪奚密教授-奚密、楊小濱
本單集由中研院文哲所楊小濱研究員訪談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的奚密教授。
英美學界知名漢學家奚密教授,可說是全球研究現代漢詩...

EP136|積厚流光:由《天方夜譚》開啟的世界文學冒險──專訪歐陽文津院士-歐陽文津、李育霖
本單集由文哲所李育霖研究員訪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阿拉伯文學暨比較文學系歐陽文津教授。
歐陽教授是英國國家學術院首位台籍院士,同時也是中研院院士...

EP135|動漫教我的事:《陰陽師》教我的事-林欣慧、陳威瑨
本集邀請林欣慧老師介紹夢枕貘原作、2023年Neflix播出的《陰陽師》動畫,談論其中的歷史背景、相關文化影響,以及原作與動畫的故事個例賞析。本集內容為講者個人...

EP134|動漫教我的事:《魂環》教我的事-黃冠閔、陳威瑨
本集邀請黃冠閔老師介紹水上悟志的《魂環》,談論其中反映出的情感、群我與生命議題。
本集內容為講者個人觀點,歡迎各位聽眾就自身想法與我們...

EP133|動漫教我的事:《直到夜色溫柔》教我的事-翁稷安、陳威瑨
本集邀請翁稷安老師介紹簡莉穎、廢廢子的《直到夜色溫柔》,談論其中的敘事特色、表現手法,以及連帶衍生的台灣漫畫發展情形與展望。
本集內容...

EP132|動漫教我的事:《葬送的芙莉蓮》教我的事-鄭瑋寧、陳威瑨
本集邀請鄭瑋寧老師介紹山田鐘人、阿部司的《葬送的芙莉蓮》,從人類學視角出發,談論其中包含的時間、靈魂、記憶、情感互動等議題。
本集內容...

EP131|動漫教我的事:《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教我的事-詹宜穎、陳威瑨
本集邀請詹宜穎老師介紹魚豐的《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介紹該作品涉及的歷史背景、結構安排上的特色,以及衍生的思考議題。
本集內容為講者個...

EP130|動漫教我的事:《進擊的巨人》教我的事-祁立峰、陳威瑨
本集邀請祁立峰老師介紹諫山創的《進擊的巨人》,討論這部作品的寓意、結構特色與帶給讀者的啟發,以及相較於其他熱門作品的特殊之處。
本集內...

EP129|動漫教我的事:《排球少年》教我的事-趙恬儀、陳威瑨
本集邀請趙恬儀老師介紹古館春一的《排球少年》,談論此作品在日本運動漫畫史上的定位,以及其中在角色塑造、情感表現、取材徵實上的精采之處。
...

EP128|書籍生命史:東京大學的漢籍收藏-大木康、楊玉成
本集特別邀請到甫由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榮退、正應邀於中央大學客座的大木康教授,為聽眾介紹東京大學諸多珍貴文庫的特色,由本所楊玉成研究員訪談。

EP127|書籍生命史:藉書還魂:歷史記憶與重生-劉瓊云
一般我們想到書的作用,可能不外是傳遞知識、提供娛樂、啟發思考、慰藉心靈,但除此之外,書籍也可以「召魂」,讓被遺忘的人,或者因為政治力量,被箝制、消音、...

EP126|書籍生命史:一部宋版書的生命史-曾紀剛、劉瓊云
本集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曾紀剛老師,分享他與古書為伍的工作,以及在書頁間觀察到的書籍生命故事。
故宮收藏豐富而珍貴的古書,他們跨越時空流傳至今,一...

EP125|書籍生命史:才女顯影:才妾葛秀英的夭亡與新生-林小涵
距今二百五十年前,約當清乾隆中後期,一位才華洋溢的側室葛秀英結束了僅19年的人生。她辭世後,丈夫秦鏊為她編輯、刊行遺作,並舉行文學悼念活動,建立起她的女...

EP124|書籍生命史:江戶合卷的世界-蕭涵珍
本集邀請關注中日比較文學的蕭涵珍老師,與我們談談江戶合卷的世界。
什麼是合卷?什麼是翻案?合卷如何改寫中國小說?聽過組裝版的「三言」、日本神話版...

EP123|書籍生命史:古典文學與新媒介-楊中薇、廖晏顥
本集邀請關注視覺媒介的楊中薇博士,以及關注溝通與中介議題的廖晏顥博士,與我們聊聊由「媒介」的角度可以如何解讀古典文學?
媒介研究將文字視為一種「...

EP122|書籍生命史:書籍也有生老病死-林桂如、劉瓊云
本集邀請尋訪於世界各地圖書館,研究古籍版本的林桂如老師,與我們談談古籍的生老病死。書和人一樣,擁有各各不同的外型、氣味、與內涵。同樣的,書也和人一樣,...

EP121|書籍生命史:書頁「邊緣」有什麼?-楊玉成、劉瓊云
一般我們讀書,最看重的是「正文」。然而,書籍的封面、序文、插圖等正文周邊的設計,往往影響讀者對一本書的第一印象,甚至牽動對正文的解讀。在古代中國,書頁...

EP120|他山之石 II: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戴漢娜(烏克蘭)、雷之波、胡曉真
本集由來自烏克蘭的戴漢娜(Hanna Dashchenko)教授,分享她因緣際會以中國文學為主修,投身唐宋詞世界的歷程。
戴漢娜原本來台訪問的計畫受covid疫情影...

EP119|他山之石 II:書店迷的學術遠航-傅朗(德國)、陳碩文
本集來自德國,現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任教的傅朗(Nicolai Martin Volland)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海德堡大學求學,以及在台灣、新加坡、美國各地研究、教學的經驗,...

EP118|他山之石 II:圖説學術:歐美人眼中漢字之魅力與演變-韓若愚(美國)、劉瓊云
本集韓若愚教授分享了她對中文產生興趣的契機,她教授「漢字之美」這門課程的經驗和感想,並介紹她近年的研究計畫——透過圖文敘事,考察並講述漢字在十六世紀為遠...

EP117|他山之石 II:研究的起點─介紹一本實用的研究指南-雷勤風(美國)、許暉林(香港)
《研究的起點:從自我出發,寫一個對你(和世界)意義重大的研究計畫》英文版和中文版問世後,受到極大歡迎與矚目。
本集邀請作者與編者來訪文哲所,對談...

EP116|他山之石 II:俄國漢學家是如何養成的?-葉可佳(俄羅斯)、陳相因
本集葉可佳教授以漢學家的身分向聽眾講述學習中文的經驗、研究領域及在臺生活,同時也分享自身對臺俄漢學界的觀察及展望。
【大綱標記】
...

EP115|數位探險家:台灣文學與文化的數位時空-林淑慧、李筱涵
林淑慧教授自1998年踏足數位人文領域以來,使用台灣古籍文獻資料庫、數位地圖,重構台灣文學的歷史脈絡與空間現場;也繪製G.I.S.系統中的「主題圖」以饗學界。 <...

EP114|數位探險家:吟遊在科技時代的說書人-陳淑君、劉苑如
本集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淑君與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劉苑如對談,分享本院數位文化中心如何運用鍵結開放資料(Linked Open Data, LOD)串接...

EP113|數位探險家:數位時代的人文研究-陳淑君、連玲玲、劉苑如
本集邀請陳淑君、連玲玲、劉苑如三位在中央研究院深耕數位人文研究的學者對談,分享他們如何踏上數位人文研究的道路,成為這個領域當中的創客。三位學者從自身的...

EP112|數位探險家:翻天覆地?生成式AI對數位人文教學的影響-鄧國亮、王宏甦
2022年11月生成式AI正式進入大眾的日常生活,這波技術革新對人文學界帶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改變?本集節目邀請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項目經理鄧國亮與中...

EP111|數位探險家:數位體制中的逃逸路線-趙鐸、李育霖
本集邀請影評人趙鐸與李育霖教授對談李教授2023年的新作《數位魅影:歷史的典藏與記憶》,這本書當中是如何凝聚其近年來的關懷:數位科技技術的文學史敘述及文化...